推理小说 - 《谜桶》

Share

Posted on 11/27/2011 10:39:00 上午 | 0 评论


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推理小说。

去年在成都逛书局,看到书海就不停告诉自己:行李不能放多少东西,所以要小心选,不要眼红不然会后悔。

结果就在精挑细选之下决定带着它远隔重洋回来。

回来以后看了几页就合起来,原因是:翻译本搞到我对名字,是的,尤其名字(当中包括人物、地名等等),完全糊涂。结果,搁在书架上到一年后,我才决定克服这个头昏脑涨。为什么?你看外面那段话:“不在场证明”大师克劳夫兹的巅峰之作,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篇巨作。有“巅峰”和“开篇”这两位巨臣撑着,挑起了我的决心。還有日本作家井上良夫和美国评论家伊克拉佛多的荐言 - “推理小说的殿堂之作,其他佳构在这座宏伟的建筑面前,都显得寒怆,不登大雅之堂”、“谁都不能否定这是推理小说史中的经典之作”,還有江户川乱步说的“写实推理小说的最高峰”。

别问我这些为之护航的甲乙丙是谁,因为我一概不知道。我之所以开始读这本书的原因,是我觉得看推理故事需要冷静思考的条件,这跟我在沉淀的决定是吻合的。看完整部作品之后,因为那一堆的名字都被我用代名词带过,比如什么ABC是警察、侦探、马车夫,哪个XYZ是什么阿茂等等,所以我還是享受的。

因为我在乎故事。

我本来就是在乎故事多一点的人。

这起事件的教训是:一、所有事情的发生(比如我买了这本书,即便是一年前),都有它的原因和价值所在;二、要看翻译本需要技巧(比如用自己懂的方式去认清,而不是强迫自己去死背那些翻到天花乱坠的五三四),還有耐心;三、与其停留在表皮上,不如深入去参与和了解当中包涵的细节更有营养。因为如果不能撇除包装上的伎俩,而抱持等候被惊喜的心态去做事情,最后往往只会在恍然大悟之后嗤之以鼻“只有安捏”的失落之中。

凭良心讲,以作者 Freeman Wills Crofts 的(年代、个人)背景来看,那些向他致敬的作家们说得也没错。经过了时间的演变,不管我们走到哪一个先进的卓越程度上都好,开山鼻祖的功劳是绝对永远值得被敬仰的。因为没有先列就没有改变,粗糙绝对只是在后来精致出现和比较之后才出现的批判。

说到最后,这本书到底好不好看啦?

我得很老实地说:那要看你有没有打字机、电报的情怀。

那是一种欣赏不属于1和0的复杂、不情迷对着机器说话,以及享受步行的心情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