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逝去的那些年

Share

Posted on 11/26/2011 05:26:00 下午 | 0 评论

从看完脍炙人口的青春爱情片《那些年》回来,我刚好走到沉淀的时光。当很多缅怀在发生的时候,几近消失的年少情怀突然又在胸口炽热起来。原来,不管我们到了多少岁,内心对爱情的感觉,依然是很单纯、靑涩,而且希望它永远都不被尘世所污染。

也许因为这样,那些跟刀导年龄相若的会回味年少时候那种心如鹿撞的快乐,然后重新站在时光的路口,(多少都会)概叹不复返的年轻岁月;而眼下还在挥霍青春的,会浸淫在爱情的浪漫之中,前俯后仰于电影探讨性教育的手法,以及慷慨地粉饰自己依然充满着憧憬的相悦里。

我静静地,除了等待因为遇上了难过所以混浊的心情可以再次清澄,同时也让这部戏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对话。

然后我明白了一件事:当情感开始因为参杂了很多日常生活之后,人会躲进一个空间里,去追随自己架构起来的纯净里。那里有温度、有美好。最重要的是,有快乐。而快乐最简单的诠释就是“让我能安安静静地那享受独有的空间,去造我现实中疲于奔命却依然有一段距离的梦”。所以,那些年的旋律再度催眠着散场后还在回味的自己,而所有的幼稚和愚蠢都成了自己心目中最大最大的遗憾 - 那些年的勇气呢?哪怕只是一个淋雨的举动,都成了嗤之以鼻的无知。

而我,在看完那部戏之后,蹲在需要我反省的路旁,好好地去想想:关于追逐,我是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继续?在面对除了思考、分析、归类之余,我释放出来的情感,要怎样安顿?

后来我知道了在理性和感性之间,有一个重叠的地方。要进入这里,单用理性或者纯感性都不行(用理性包装感性,还是感性修饰理性也不行)。这个地方容许了共存的发生,也具备完全包容的条件,接受着无需大费周章的一切。

这个重叠的地方,因为接纳,所以不偏不倚地引导着两者的结合。我在学习了解,也在学习投入其中,因而明白到沉默(但不是消极)的力量,并了解到:要通往有知,需要先放下。

那些年说的是不懂事的岁月在日后被珍惜的真正原因:当日子再也不幼稚的时候,重新温习当时候的悸动。提醒自己给予现在温度,并且认真去发觉藏在没说的话里面所包含的感情,以及用体会去使思考含着感受。
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