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,回家了吗?(A Place Called Home)

Share

Posted on 9/19/2011 01:10:00 下午 | 0 评论

筹备了一段时间,从概念的呈献、整合,直到(经过了很多很多人的帮助)真正的成品出现,人生第一个跟鵔睿,连同另外12位摄影/艺术人的展览,终于在上个周六傍晚粉墨登场了。

之前的周三,出席了在G-Hotel举办,由这项为期一个月活动(马来西亚当代艺术旅游 - Malaysia Contemporary Art Tourism [MCAT])的主办单位 - 国家旅游部领导人主持的开幕仪式,看见现场的部份参展作品,心里有些感触。

据说,马来西亚的艺术家(多半是从事画画的)开始跨足海外,作品崭露头角并且受到国际市场的在意。尤其Henry Butcher艺术拍卖活动,得到了鼓舞性的回响。

艺术很主观,市场也是。说到底,还是关键在于“商业价值”(虽然都以“收藏价值”做名号)。不评断本地艺术水准也不去剖析所谓的“当代”究竟是怎么个诠释法,站在现场展出的作品之中,我跟其中一位做画家轻聊(虽然部长一到他也没礼貌地搁下我们未完成的交谈就急忙去迎接),感觉视角似乎还未给到我感动。每一个作品都有它的存在理由和被生产出来的故事,当中还牵涉到手法和呈献。

我沉淀思考。

回到我们的展出上吧!14位艺术人,对彼此同意的主题做了不同角度切入的表达。

一个简单的“家”,拥有这么多不一样的解释。

谢谢所有到场支持、鼓励的前辈、老师和朋友。艺术最动人的地方就是:我们都用心在感受着,然后这股力量就这样潜入血液之中。

Jonathan为了呈现家的舒服和自在,他不辞劳苦地抱着一个马桶去不同的地方,只为了表达“家就是一个你可以很自在、很自己地办大事的地方。如果现实生活中可以自由地办大事,那到处都是家”;Okuilala说“家未必永远都在。一个星期的时间,足够改变一个还在门前闲逸地看人生的场景,完全变成了废墟”;CheeHoe在亲爱的乔治市其中一条街道放进了很多手绘卡通角色,让这个家充满了朝气,“家是很可爱、快乐的地方”。

Sher的了解中,“不管有钱没钱,洋楼还是锌板屋,家依然是家”;WeiMing的猫儿是家里的一员,“每一天生活在一起,那个地方对它来说就是家”。

George 腼腆地说“家是脑海中画面的堆砌。我的家是一个让我不断重新温习过去的回忆隧道,因为在我的感觉里,我的家里有等候着我回家的阿嫲”。雪祺用针孔窥探一天的作息,“因为这些不起眼的日复一日就是家的养份”。

拾阶而上,抬头看见TC用一幅由五幅作品衔接成的作品,从地板慢慢抬头往上,直到天花板。他说爷爷给他的启示是:所有经历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,都有其一定的原因。所以,“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家,灵魂住在里面”。

上到二楼,Dayana觉得名字/代号就是家。“失去了名字,仿佛没了根”;Jet藏身家中的不同角落,用那个角度去看待栖身之所。“家里的成员,除了有生命之外,我会把摆设品,或者平常都不显眼的部份也包括在内。而我看的是它们眼中的家”;WinWin对家的印象是 “老照片、熟悉的声音,都是促成家的元素,然而当我们认真去挖掘的时候,却发现这些那些都只是淡淡地悬挂在记忆的深处”。

Kelvin说家里的东西,总会牵动他对家庭成员的联想。“家是充满人性的地方,只要把角色带入,所有的物品都变成家里所不可割舍的一部份了”。

鵔睿和我从剧场走来的日子,觉得大家都是表演者。“我们每一天都在上演着戏码。不管参与与否,有没有上台,在这片天空底下,认真地去演好自己的角色,到处都是家。当然,我们也希望:本地的表演艺术工作者,可以在这个国家里找到他们立足的支撑点,在他们长大的地方,建立起自己的家”。

每天傍晚6点至10点,直到这个月底。有时间的话,请来感受(我们呈献的)家。

也请记得回家。

“欢迎回家!”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