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iDiamMa里的家
Share
每个人对家的感觉、印象、诠释不同。
我们从小都会画一个我们心目中的安乐窝,内容不外是一间房子,红色屋顶(有时还多了个烟囱),墙如果不是白色就是黄色,两个“田”字窗口,里面左右两边都有正反“3”的窗帘,一个门,画纸的右(或左)上角有一个四分之一圆形的太阳,外加两只趴着的“3”号鸟,屋旁一棵椰树(或者长得想西兰菜花的不知名“果树”)。高兴的话,还会多几只鸡啦、猫啦、狗啦、小河啦等等的。
谁住过那种房子?除了乡下的淳朴生活,很多很多在大城市里的小孩,哪有这么人间乐园似的家园?或许是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给了小孩这样的想像,所以总在“椰树长得高又高,结了椰子好做糕”,或者“这是我的家,在那山脚下,门嵌有棵椰子树,还种很多花”的催动下,把家描绘得千篇一律。
然而,因为现在的社会问题衍生到令人堪虑的地步,小朋友对家的感觉没有办法像理想中的好,结果渐渐地在长大之后,都发展出了各自受(从小)家影响的一面。
家到底是什么模样的?我在ChaiDiamMa看到很多不同的故事...
先说回忆吧!随着年岁的增长,很多时候,那家里多半口操方言的老人家,都来不及看到我们长大成人。那皱皱的皮肤牵着我们的小手所走过的日子,多半在我们往后的岁月里,供给了许多的唏嘘和温暖。就像斑驳的墙上所留下的画面 - 只有重新去触碰,才能感觉到它还活生生地在我们心底滋长着。
就像我常常也会想念我已经离开超过10年的祖母....
也许它不尽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。因为至少在时过境迁之后,渐渐理出个头绪 - 原来所有的交错,是因为一群在乎彼此的人在穿插所以才发生的。然而,我们甚少甚少会因为这些再也追究不了源头,或者整理出个什么头绪的关系,忿而一刀咔嚓掉它的。这个地方怎么开始、怎样走到今天,也许没有一个答案,最重要的是,就因为中心一直释放出光和热,所以一切都有温度在维系着...
而对于那些离乡背井的游子来说,他们都因为要建立更理想的家,所以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,到机会满布的国度开始一砖一瓦的平地建立。我离开家去求学的时候,心里常常就惦着:“不知道老家有没有想我?”所以每每回家,我都会赖在家里哪里都不想去。对那个地方的牵绊,其实是无法具体说出来的。只知道那里有爱我和我爱的人,所以每当想家的时候就好想把这些情感掏出来,晾在最明显的地方,然后用眼神不断对它发出讯息:我想你我想你我想你我想你 (一直重复一直重复)...
我觉得,关于家的环境,是出于大家都因为爱它,所以会用自己力量去把它塑造成心目中最舒服、满意的样子。然而,当拆开了那些粉饰之后,我们心底所在乎的,依然是对于它的那份归属感,以及对它的依依不舍。所以,从我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情感,时时刻刻都在倾诉着对家的牵挂。
也因为这样,所以不管它是否高级住宅,还是平民板屋,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说着“家”的时候,语气里所包含着的,是我们对它所不能言喻的深厚感情。
0 评论:
发表评论